中华民族是个传统的敬老民族,号称礼仪之邦。亲人,尤其是父母等长辈,健在时晚辈等要力所能及地悉心善待;当亲人撒手离我们而去后,作为生者应心怀感恩之情。对逝者的纪念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于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节日里,有不少对逝者进行缅怀、寄托哀思的节日。 天津墓园网为您讲解。
部分文字或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祭奠亡灵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南北东西各处都不大相同,比较普遍的有“四节说”。
“四节说”指一年当中祭奠亡灵的四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寒衣节”和“中元节”。这四个节日分布在温度不同的四个季度中。也就是说,每个季度即有一个祭奠亡灵的传统节日。
(一)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生者团圆的同时,不忘对逝者的思念。每逢农历大年三十下午或傍晚,家族里一起到墓田去给祖辈等上坟,以表达对先辈等过世亲人的追思。
(二)清明节
清明节是每年四月五日前后。大约始于周代,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春光明媚的“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寒食节正碓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起源甚早。到了唐玄宗时,下韶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给逝去的亲人扫墓,是“清明节”祭奠活动的一大特点。
(三)中元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
(四 )寒衣节
在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是个祭祀祖先给他们送寒衣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中国三大“鬼节”。因《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故又俗称 授衣节。寒衣节祭祀祖先的仪式与古时大致相同。十月初一前后,长辈带领儿孙上坟,为死者供上果品、食物、纸钱、纸扎的寒衣、楼台等。出嫁的闺女,也于这段时间回娘家,为去世的父母送寒衣。“十月一”上坟,为逝者送寒衣,是其特点。
天津墓园网提示:在祭奠亡灵的传统节日里,要处理好迷信与民族信仰的关系,也需要正确看待建迷信与感恩的关系。尤其做到在表达追思已故亲人的时候,既不造成经济上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又不能因此过度悲伤。生者只有自己生活的幸福、美好,才能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我们活得好,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2024-11-15
2024-11-05
2024-11-02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