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和市民观念的转变,随着现代公墓业的发展,中西方理念的吸收融合,天津墓园城市公墓公共开放的空间模式悄然兴起,整体氛围越来越美好而治愈,天津市墓园建设园林化,除了让逝者宜居,也兼顾让生者静心,还致力提炼墓园特有的人生文化,在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上形成对市民的“吸引力”。而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民主平等观念的盛行,让更多的人心态趋向开放、理性,以平常心态走入墓园。
墓穴可先安置在外围单元,中部单元继之。这种做法促进了场地在使用上的多样性,而墓园的中心长期以来被用作公共花园。
墓园公共开放的空间模式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的划分上,公共空间有纪念空间、休闲空间与界面空间三部分。
天津城市公墓公共开放的空间模式
1.纪念空间
一般位于墓园的主入口,为对外开放区域,以文化为主题,以景观为主要表现手法,满足参观、教育、休闲等公共功能。如:可供周边居民休闲散步、健身活动,图同城市广场。同时也是一条参观、旅游线路,在学校或旅行社的组织下,来到墓园,感受中国传统的“忠”、“孝”文化,感悟人生,平静心灵。
2.休闲空间
公园化墓园为中心簇团式布置,以墓园为单位,设置公共花园,为中心休闲空间,满足周边居民、参观者及祭拜者休闲活动的需要。同时,以墓穴组团为单元,配置相应的子花园,满足祭拜者休闲与交流的需要。休闲空间的设置,既吸引人们参与,增强墓园内的人气,又可让人们愿意停留下来,从而延长了人们与浙去亲人陪伴的时间。
3.界面空间
界面空间开放性的强调是相对于传统墓园界面形式而言的,它主要表现在墓园与城市的界面空间以及墓园中各墓区的界面空间处理两方面。
(1)城市界面空间。传统的墓园一般一水泥墙、砖墙或铁丝网的形式与城市分开,散发着严肃、阴森或危险的信号,警示着人们不可靠近,导致了人们对于墓园避之唯恐不及的心理。公园化墓园则与之相反,它强调吸引人们靠近,采用隐形围墙、植物隔离带或无隔离的形式,以达到自然的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相融,以界面的形式向社会开放的目的。
(2)墓区界面空间。在传统的墓园中,墓区之间一般采用修剪整齐的、高及视线的绿篱或采用围墙的形式将其隔离。公园化墓园则不局限于此种形式,它强调空间的转换与界面的开放,如草坪葬,则在视线可及的范围内形成开阔的视野。有时也采用地形进行空间的转换,自然地过渡到另外的墓区。
再者,社会思想观念和墓园经营理念需要进一步磨合。虽然墓园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但不少人还是习惯将墓葬视作私有财产,对于墓园对外开放的程度和形式持保留态度。如何在满足市民生动多样的需求同时,不失对逝者和家属的尊重,这些都还正在摸索实践的道路上。
2024-11-15
2024-11-05
2024-11-02
2024-10-29